1、什么是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是同一个概念吗?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抗细菌药又包括抗菌药物与抗生素。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生素、抗菌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菌素,也包括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大家熟知的头孢、环丙沙星、红霉素等都属抗菌药。

2、抗菌药物滥用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主要有三点:一是药品自身的不良反应。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我国药物的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产生几乎涉及身体的每一个系统,如庆大霉素长期使用会造成肾脏损害,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损害,儿童长期使用还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等,抗菌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多具有渐进性、积累性,有些一时难以察觉,或使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发生致残或致死。

    二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结果是其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常说的耐药性。或者说滥用抗菌药物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性细菌的过程。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有可能到某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在多年前对抗生素很敏感,结核病控制得非常好,但现在耐药菌多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不但使死亡率增高也增加了治疗成本。

    三是引起菌群失调。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对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们人体的皮肤上、肠道中、鼻咽等部位,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已适应这种状态,不会发生疾病,但当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而另外的细菌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生长,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造成内源性感染(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3、使用抗生素有哪些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消炎药则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许多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杀灭作用的,没有预防感染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相应窄谱的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用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习惯感冒后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腹泻就用抗生素

腹泻未必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误区9: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也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10:一旦有效就停药
    因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效了,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反弹。

误区11:口服抗生素没有输液效果好

许多人通常觉得口服药物没有输液效果好。对于一般感染患者,如果所用的抗菌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同时患者服用时无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药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药效。对病情较为严重或因高热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明显,无法口服的患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4、服用抗菌药物时如何注意给药时间及间隔?

服用前,先要看一下说明,是空腹、饭前还是饭后服用。有些药物空腹吸收效果好,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要在两餐之间空腹服用,如饭前1小时,饭后2小时;有些药物刺激胃,最好饭后服用。

以往的“白天给药,晚间停用”方案,通常不符合抗菌药物的特点。现在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日剂量可平分为2~3次,每日2次者,可在8时及20时各给1次,每日3次者可在6时、14时及22时分别给药1次。24小时持续静滴一般并无必要。病人一般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海报版本1

滥用抗生素将使人类回到无抗生素的时代(大字)

.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丧失,增加了对患者的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类对付细菌的有效武器越来越少。

海报版本2

怎样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

不随意买药: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能到药店随便购买,而应凭处方购药。

不自行选药: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抗生素需对症方有疗效,选择哪类药物,需专业医师或临床检验后做出判断,不宜根据广告自行选药。

不任意服药:对于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使用,根据医嘱服用,千万不要盲目乱用。类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动辄就服用抗菌药物。

不随便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