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男孩因患流感

家长在医院为其开了药后

在家连续吃了三天

而后突然开始胡言乱语

父母将其带往医院检查

却连续两次毒品筛查均为阳性

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


从4月26日开始,浙江13岁的男孩小天突然开始胡言乱语。他总说自己被外星人控制住了,一会儿又说路上的红绿灯在监控自己,出租车也在跟踪自己,还能听到外星人在跟自己讲话……

孩子的突然变化,让父母非常着急,立即带小天来到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住院治疗。

检查结果显示,小天竟然连续两次毒品筛查均为阳性。


医生反复追问病史后得知:

原来在一周前,小天因为高热(39.6℃)、咳嗽等,被当地医院确诊为流感。医生除了开出流感的药,还配了对症治疗退热药和咳嗽药水给小天服用。

当时,由于孩子热度太高,妈妈心急火燎的,没听清楚医嘱,事后也没再去查看急诊病历——150ml一瓶的咳嗽药水,医嘱为一天三次,每次10ml。结果小天妈妈给小天服用的量却是——一天三次,每次50ml。

3天下来,小天喝完了3瓶咳嗽药水。

大剂量喝咳嗽药

真的会喝出“毒品”的效果吗?


医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部分止咳药水、感冒药,有一部分为麻黄碱类复方制剂。


麻黄碱

麻黄碱学名(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存在多种立体异构体,是一种生物碱。而冰毒化学名为甲基苯丙胺,又称“去氧麻黄碱”。两者化学结构非常相似,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之一。

麻黄碱类物质一方面可以收缩鼻腔内血管,减轻鼻黏膜充血,缓解鼻塞流涕,也可以引起支气管舒张起到平喘的作用,是用于治疗感冒和咳嗽的常用药品。另一方面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收缩、兴奋心脏作用,可导致焦虑和紧张情绪、失眠、头晕头痛、心悸等。

正常药品中含有微量麻黄碱,可利用其药理作用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少量短期用药,不会成瘾。但如过量使用,则会引起中毒。

麻黄碱中毒可能会导致手脚麻木以及局部刺痛,出现耳鸣的现象,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会出现幻觉、精神障碍等。

常用的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有这些

服用上述药物

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过量

同时,更要注意的是

家庭用药时,药品不能共用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

尹琪楠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对于处方药是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明确的疾病开具处方才能够购买得到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比如说高血压患者,会用到降压的药物,降压药物的种类很多,对于不同的患者,涉及到的降压的方案也是不同的。即使医生给家庭成员开具的是同一种降压的药物,但是在使用的用法用量上,以及疗程上也是不同的,所以建议不能共用。

如果进行了共用,有可能造成家庭成员用药的漏服情况,还有造成家庭成员的治疗不彻底。

 对于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可以在外面的药店自行购买的一类药物,也是家庭药箱里面需要常备的一类药品。

对于这类药物的话,建议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进行使用,不要自行调整剂量,以及用法和疗程。

此外,也建议家庭成员当中儿童和成人的药也不要混用在一起,如果混用在一起,也有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损害。


所以平时我们就应该

妥善保管家庭药品

家庭药品应该怎样妥善保存呢?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

尹琪楠

对于药品的储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储存说明进行储存。

此外,对于家庭药箱在家中的储存方式,首先要求它的温度不能够过高或者过低,不应把药箱放在冰箱或者电热毯上,但是部分的药品,可以根据它的使用的说明放置在冰箱内。

对于湿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家庭药箱的湿度需要保持适宜,不能放在像卫生间、浴室还有干燥箱里面。


除此之外

这些用药误区也需要注意

特别是家里有老年人

常见误区一

药物选用凭感觉

凭感觉选用药物是家庭用药的常见误区。

有的老年人抱着“久病成医”的心态,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十分了解,对病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经验”或邻居们的经验来判断病情,擅自用药。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凭感觉用药的情况。

例如,老年人在家中突然感觉腹痛,在并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就当作胃病犯了,自行使用镇痛药或胃药对付,但这有可能会掩盖一些急腹症或心血管问题,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常见误区二

药物重复使用不知道

很多药物往往具有多种功效,有的药物功效是一样的,只是形状或生产厂家不同,或主要对应症状有所差别,或适用人群不同。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有片剂和水剂,片剂适合成年人服用,水剂适合婴幼儿服用。

此外,不同药物可能含有同一种成分。

比如乙酰氨基酚,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如泰诺(酚麻美敏片)、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白加黑(氨麻苯美片)、百服宁[氨酚伪麻美芬片(日片)/氨麻美敏Ⅱ(夜片)]和散利痛(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有的老年患者认为吃的药物种类越多,病情就会好得越快。

但很多老年人根本无法区分各种药物是否含有相同成分。如果只是一味地加药,很可能会因为吃的药物中某种成分过多而给身体带来其他损伤。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多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常见误区三

迷信保健药和广告药物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非常关注养生类节目,或相关信息和广告。但因为对那些过度宣传无从辨认,导致有的老年患者偏听、偏信广告药物,认为最新的、最贵的药物才是治病的最好药物。

结果,这些言过其实的药物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常见误区四

滥用抗生素

部分老年患者在发生流鼻涕或打喷嚏后,不管体温是否达到用药标准,就随意使用抗生素;或体温刚超过37℃,在不知道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就随意使用抗生素。

有研究表明,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造成细菌耐药,甚至出现超级细菌,当身体真正由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再使用抗生素治疗,就无法起效了。

不仅如此,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也有损伤。药物在到达病灶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增加了很多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肝、肾等脏器有一定危害。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常见误区五

药物更换过频或突然停药

任何一种药物的起效都需要一定时间,有些人却急于病情好转而频繁地更换药物。

有的患者甚至刚服药一两天,觉得没有多大效果就私自更换药物,或不遵照医生的嘱咐擅自对药物进行加量。

此外,不少老年人在发热后经常是体温刚恢复正常就不再吃药,殊不知,此时身体内的病菌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停药后病情可能会出现反复。

是药三分毒!

切记不要盲目乱吃!

时刻谨记这三个字

↓↓↓

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